页面
配色
辅助线
重置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政务动态 >> 新闻动态

第六批制度创新成果 || 广西破题危化品出口:海陆双通道重塑跨境贸易

发布时间:2025-05-15 09:28  来源: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 

为解决危化品出口环节复杂、成本高昂及安全隐患等问题,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(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)与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(以下简称崇左片区)协同创新,在全国首推“海运抵港直装”和“陆路专口通关”双模式改革,打造了面向东盟的危化品跨境运输立体通道,大幅提升了我国化工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。

主要做法

资质前置+流程再造,降低“运抵直装”成本

依托“属地查验+码头直装”模式,取消港口第三方危化品堆场的中转停留环节,货物经属地海关查验后,提前申报并直抵码头装船出口,大幅压缩物流环节。同时建立“预约通关+优先查验”机制,针对口岸布控审单需求快速响应,优先保障危化品查验效率,既减少企业仓储成本和港口危化品积压风险,又提升整体通关时效。

通道创新+分时管理,破解跨境运输瓶颈

针对广西企业出口危化品海运耗时长、陆运成本高等问题,新增广西陆路危化品专用出口通道,将原本需3段运输、6个环节、15天时间的复杂流程简化为一体化通关,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并增强时效优势。同步推行“分类分时通关”机制,每日划定8:30—10:30为危化品专用通关时段,实行错峰监管,避免与普通货物混合作业的安全风险。海关提供“一对一”定制化服务,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制定通关方案,通过提前报备、错时通关、快速验放等措施,辅以视频监控和风险数据研判技术,强化装卸、运输、仓储全流程安全管控,保障危化品跨境运输高效有序。

跨部门协同+全链条管控,筑牢安全监管防线

建立海关、交通、边检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,统一规范危化品运输接驳标准,指导企业使用专用车辆及合规作业流程,解决跨境运输许可和接驳难题。通过整合“企业-口岸-境外”全链条资源,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协作,对运输、仓储、检验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。借助智能化监管手段,如全程视频监控和风险数据动态分析,实现危化品从出厂到出境的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,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,确保跨境运输安全可控。

创新性

流程再造+监管创新,实现危化品出口“零堆存”

全区首创取消危化品第三方堆场过渡环节,企业经属地海关查验后可直接装箱运抵码头装船,同步建立预约通关快速响应机制,优先保障试点企业审单查验效率,大幅压缩出口流程。

口岸功能突破+品类扩容,打通陆路跨境新通道

广西唯一陆路危化品出口口岸(爱店)落地,新增磷酸、硫酸等6类产品出口资质,破解区域陆路危化品进出口历史空白,推动有色冶炼、化工产业借力东盟市场提升竞争力,形成西南地区危化品跨境贸易新支点。

实践效果

成本集约化+效率倍增,激发企业活力

改革后单柜转运及仓储成本直降600元,叠加陆路运输每吨节约千元费用,实现年省成本超6亿元;港口危化品积压隐患消除,集装箱出口标箱量持续增长。

时效跃升+韧性增强,重塑跨境链路

陆路运输时效由原海运20天以上压缩至1天内,打通“门到门”直达通道;带动跨境供应链响应速度升级,锂电池、液态二氧化碳等特种货物实现灵活出口。2024年陆路口岸出口危化品2.2万吨,货值1447万元。

模式创新+市场拓展,释放区域优势

突破海运5000吨起运限制,陆运实现小批量、高频次灵活出口;依托东盟陆路通道,推动危化品直达越南及东南亚市场,2024年新增锂电池、二氧化碳等品类跨境运输,强化钦州港片区化工化纤、电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。


分享: 打印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
钦州港片区

Copyright2021 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

主办单位: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

地址:中国广西钦州市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马大街1号  邮编:535008 网站标识码:4500000154

桂公网安备 45070002000525号   桂ICP备2020008432号-2 电话: 0777-5880001 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