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批制度创新成果 || 钦州港片区铁海联运一体化监管,打造新能源汽车高效出海新通道
发布时间:2025-04-02 09:07 来源: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
为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,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联合钦州海事局,创新推出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海事监管一体化改革。通过桂渝跨区域协作、流程优化与制度创新,成功打通新能源汽车出口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“新三样”出海注入强劲动力。
改革聚焦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的监管痛点,首创桂渝两地海事部门协同机制。广西海事局与长江海事局联合印发《西部陆海新通道“渝车出海”海事监管一体化工作机制》,将转运港(钦州)的查验环节前移至铁路运输始发地(重庆),变港口监管为异地联合监管。重庆海事部门负责集装箱装规范检查,钦州海事部门凭查验结果直接放行,避免重复开箱,大幅压缩通关时间。同时,推行“始发地申报”模式,企业仅需在重庆完成危险货物安全适运和危险货物集装箱装申报,彻底告别“两头跑”难题。针对新能源汽车在铁海运输中的装箱标准差异,两地海事部门联合指导企业规范装箱流程,统一铁路与海运标准,并依托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和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数据库,推行两地监管信息互通互认,实现“一箱到底”,彻底终结“二次拆装箱”历史。改革后,集装箱抵港即可直接装船,运输时间可缩短约8小时,企业可节省开箱检查费约1000元/箱,并减少3-5天的滞港时间。至今,累计保障1239辆重庆新能源汽车高效出海,节约企业综合成本超304万元。改革释放的“降本增效”红利,迅速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,比亚迪汽车、“哪吒”新能源汽车、五菱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已选择从钦州港出海,重庆、柳州等成为核心货源地。同时,畅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陆海运输链,集装箱从公路运抵钦州港出口的柳州产锂电池,适用海事监管一体化改革后出口同步受益,陆海联运通道的“磁吸效应”日益凸显。一是将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出口海事查验环节前置到铁路运输始发站,海事部门查验结果跨省互认,共建桂渝海事监管机制,打造两地共建共享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体系。二是将新能源汽车集装箱铁海联运出口需向始发地、转运港分别申报转变为向始发地申报,实现新能源汽车铁海运输标准无缝衔接,破解多式联运“标准打架”难题。
分享:
打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