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人文交流源远流长。
汉代起,海上丝绸之路便见证了中国瓷器、丝绸与印尼香料、木材的贸易往来。15世纪明朝时期,郑和七下西洋,将中国的丝绸、瓷器和文化带到千岛之国,印尼多地保留着与郑和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记忆,印尼三宝垄的郑和庙至今仍是两国友好交往的象征;华人华侨把春节习俗、舞龙舞狮、闽南和客家文化带到印尼,与印尼本土文化长期交融形成了独特的“娘惹文化”;近年来,中印尼关系持续深化,尤其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动下,两国在文化、教育、旅游、艺术等领域的互动日益频繁;如今,随着“数字合作”的兴起,两国人文交流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2025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,两国人文交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不断推进,正助力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高度。
新时代中印尼人文交流成果丰硕
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推动下,通过语言共学、教育共培、艺术共创、旅游共享,中印尼正以人文交流为支点,撬动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更广阔的互利合作空间。
语言互通架起民心桥梁。印尼的孔子学院如雅加达孔子学院、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等成为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,北京大学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开设印尼语专业,印尼学生赴华留学人数逐年增加,“汉语热”与“印尼语热”相映成趣。
△印尼2025年HSK中文水平考试现场。图源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。
数字技术成为新时代的人文纽带
△2024年7月31日,印度尼西亚数字化转型博览会在雅加达会展中心举办,由杭州市会展集团和柯莱睿会展集团联合主办,是中国首个数字技术海外自办展。图源钱江晚报。
Copyright2021 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
主办单位: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
地址:中国广西钦州市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马大街1号 邮编:535008 网站标识码:4500000154
桂公网安备 45070002000525号
桂ICP备2020008432号-2 电话: 0777-58800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