页面
配色
辅助线
重置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走进自贸区 >> 制度创新

第六批制度创新成果丨钦州港片区创新首单货物通关机制 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效畅通

发布时间:2025-08-25 09:24  来源: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 

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,应对口岸新增商品进出口激增的监管需求,钦州港海关联合中国(广西)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(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)创新应用“首单货物通关服务机制”,通过全流程风险防控、前端矛盾化解与异常处置效率提升,破解商品首次进出口监管难题,助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示范区。

▲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

主要做法
  • 创新全流程分类监管机制。

海关部门联合地方政府出台《首单货物监管服务工作机制》,依托业务运行监控平台构建罕见商品、高风险货物、价格异动监控模型,建立“先期研判、现场接单、实货查验”全链条服务,按检疫准入、口岸资质、监管异常三类情形分类处置。

  • 创新“枫桥经验”一站式调处模式。

打造实体工作站,集成法务咨询、普法宣讲、执法检查、业务协调、争议调处5大功能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服务精准开展政策解读与诉求解决,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。

  • 建立超长报关单高效处置制度。

聚焦通关申报、物流管理、现场查验、检疫出证、案件移交办理等5大领域23个环节,以进出口报关单为监控单元实施超长单排查。执行科领导每日清点、关长每周例会机制,确保问题及时处置销号。

创新点
  • 创新首单货物通关服务机制。

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增商品进出口激增的监管需求,创新构建服务机制,系统性破解首单货物监管堵点难点问题,机制设计紧密对接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目标,提升海关把关服务效能。

实践效果
  • 量化验证改革成效。

以HS10位商品编码统计,2023年至2025年8月22日保障钦州港口岸762种首单货物高效通关,货值58.51亿元。

  • 风险防控精准前置。

依托首单货物监控模型动态掌握通关信息,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商品(如无口岸资质品类),及时引导企业退运或转港;对违规商品快速立案处置,源头避免货物滞留。

  • 分段监管模式助产业降本增效。

推动我国首单非疫区进口水洗羽毛羽绒分段监管快速通关新模式。全程耗时8天,较香港中转传统模式减少近17天,物流压缩68%,创广西特色产业通关新速度。

  • 危险品“即查即走”响应企业急需。

联合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等3个单位,对丙烯酸正丁酯等危险品实施“单箱即查即走”(停留≤4小时)。自2023年5月首单出口至2025年8月22日,累计保障9.2万吨丙烯酸正丁酯高效通关。


分享: 打印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
钦州港片区

Copyright2021 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

主办单位: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

地址:中国广西钦州市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马大街1号  邮编:535008 网站标识码:4500000154

桂公网安备 45070002000525号   桂ICP备2020008432号-2 电话: 0777-5880001 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