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有效应对船舶出入境业务量持续攀升,服务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枢纽节点建设,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,钦州保税港区出入境边防检查部门在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海港口岸,全国首创国际航行船舶“常货轮”管理机制。该机制通过精准施策,为贡献突出、诚信良好的船舶提供差异化便利服务,显著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与国际物流运转效能,有力助推RCEP框架下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。
主要做法
1、首创动态名单管理机制。
建立线上“常货轮”档案库,纳入航线、船员相对固定,航程较短、船期频繁且诚信评级良好的涉RCEP国家船舶及代理公司。以历史信用为核心评价依据,实施风险保护机制,对航线调整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船舶及时移除名单。
2、量化准入标准精准赋能。
设定“至少每3个月在本港口存在一次及以上入境或出境记录”“途径RCEP成员国所属港口”等标准,确保进出口贡献值大的船舶优先通关,提升口岸整体效率。
3、全流程嵌入便利化举措。
将出入境边防检查监管、查验、服务全套政策嵌入“常货轮”出入境各环节,实现“制度等人”向“制度找人”转变:依托“全时通”政策优先受理代理申报信息;经预检无风险的船舶允许到港即作业,入境正检手续作业期间补办;船员换班经报备可集中前台查验或由流动巡查队泊位现场查验;设立特殊受理审批窗口,对临时移泊、登轮等申请实施快速流转审理;为船员补办入境手续时同步办理出境手续。
创新性
1、全国首创“常货轮”管理机制。
首次在海港边检管理服务体系中引入“常货轮”概念,通过建立名单机制、制定名单载入标准、优化通关查验举措。
2、精准服务国家战略。
重点服务涉RCEP国家的国际航行船舶,积极响应服务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,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发展要求高度契合。
3、信用约束防滥用。
将历史信用作为优化查验流程的重要评价依据,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船舶不列入服务名单范围,避免服务机制滥用。
实践效果
1、边检作业时间明显缩短。
截至2025年6月10日,累计列入48艘“常货轮”(占口岸总出入境次数超30%),口岸船舶均次通关时间整体压缩20%、缩短约4小时,带动出入境船舶整体待泊时间显著缩短;配合“套泊热接”等模式,平均每艘次船舶靠泊时间缩短1小时,泊位利用效率提升近10%。
2、程序性成本有效压缩。
船舶代理业务“即办即结”,货轮通关候检“零延时”。截至2025年6月10日,累计为2497艘次国际航线船舶一次办结手续,为超40艘次船舶开辟“紧急通道”或“绿色通道”;24小时“全时”速审快批登轮及搭靠许可13413份(全区通用权限许可占比超三成);累计减少船舶滞港时间3740余小时、减少服务对象异地往来申请耗时近60000小时,节省企业成本近1亿元(折合人民币)。
3、边检综合服务效能显著提高。
服务对象配合度与对移民管理工作支持度提升。2024年共查验国际航行船舶3500余艘次,实现入出境、进出港作业“无单证”“零延时”,以全年无差错、零投诉成绩跃居广西海港边检机关服务质量榜首并持续保持首位。
Copyright2021 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 版权所有
主办单位:中国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
地址:中国广西钦州市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马大街1号 邮编:535008 网站标识码:4500000154
桂公网安备 45070002000525号
桂ICP备2020008432号-2 电话: 0777-5880001